7月29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“空军一号”专机上突然宣布:将要求俄罗斯与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的最后期限从50天缩短至10天。
他声称“看不到任何进展”,并威胁若俄方未在期限内妥协,将实施新制裁。
此言一出,国际油价应声飙升,布伦特原油单日暴涨3.53%至72.51美元/桶,黄金期货同步拉涨。
不到24小时,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暴怒回击。
他直指特朗普“在与俄罗斯玩最后通牒的游戏”,并警告美国必须记住两件事:“第一,俄罗斯不是以色列,更不是伊朗;
第二,每一个新的最后通牒都是一种威胁,也是朝向战争更进一步,不是与乌克兰的战争,而是与美国的战争。”他甚至点名嘲讽:“别走‘瞌睡乔’(拜登)的老路! ”
梅德韦杰夫如此激烈的反应并非偶然。
展开剩余76%就在特朗普缩短期限的前一天(7月28日),他刚与英国首相斯塔默会晤,并公开表示对普京“十分失望”,声称将重新设定谈判窗口至“10到20天”。
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斯卢茨基随即驳斥:“用施压和最后通牒的语言与俄罗斯对话毫无用处! ”
但真正踩中俄罗斯“尾巴”的,是特朗普同时打出的另一张王牌,能源封锁。
7月27日,美国和欧盟闪电达成贸易协议,其中一条关键条款引发俄方震怒:欧盟承诺未来三年每年购买2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,并计划全面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。
优质图文扶持计划
梅德韦杰夫斥责该协议“具有反俄罗斯性质”,甚至试图离间欧美关系,呼吁“欧洲人可以反抗了”,称这是对欧洲的“羞辱”。
能源收入对俄罗斯有多重要? 2023年俄油气出口额占财政总收入的45%,而欧盟曾是俄最大能源买家。
2025年初,俄方还试图通过“向东转”战略(增加对华能源出口)缓解制裁压力,但中俄管道运力短期内无法填补欧洲市场的缺口。
如今欧美联手封锁,无异于对俄经济“釜底抽薪”。
梅德韦杰夫选择用“以色列和伊朗”类比,实则暗藏战略信号。
以色列常被美国以军援为筹码施压停火,伊朗则长期遭能源制裁围堵。
他意在强调:俄罗斯既不会像以色列般接受外部节奏操控,也不会如伊朗般被制裁压垮。
更尖锐的是,他将“通牒”直接定性为“战争导火索”,这呼应了俄军近期在乌克兰东线的激进部署。
据俄媒观察,俄官方口径已从“特别军事行动”转向“国家主权防御”,释放出全面对抗的信号。
特朗普的急转弯背后,是国内政治压力。
2025年美国大选临近,他急需外交成果证明强人形象。
此前他曾试图以“允许俄保留部分乌领土”为诱饵拉拢普京,但遭俄方拒绝。
此次突然变脸,被俄方视为“极限施压的赌徒心理”。
梅德韦杰夫在安全会议的核心角色,决定其言论绝非恫吓。
他曾在2023年因波兰总理支持乌军打击俄本土,直接威胁“让波兰从地图上消失”;2024年更警告韩国:“若援乌武器,俄将向朝鲜提供新式武器! ”
耐人寻味的是,普京本人至今沉默。
俄政治学者指出,梅德韦杰夫实为克里姆林宫“战略强硬派”的传声筒,其暴怒既是向西方亮红线,也是对内凝聚民族情绪。
而特朗普的“10天倒计时”恰似一柄双刃剑:既暴露其外交焦虑,也给了俄方借机升级冲突的借口。
德国媒体已开始担忧:“最后通牒可能演变为最后摊牌。”
俄乌战场之外,俄罗斯的地缘困境同步加剧。
亚美尼亚公开宣布遵守欧盟对俄制裁,并参加北约军演;哈萨克斯坦拒绝集安组织演习;波兰高调支持乌军反击俄本土。
四面楚歌中,梅德韦杰夫的咆哮,更像一头困兽对猎人陷阱的嘶吼。
截至7月30日,特朗普尚未回应梅德韦杰夫的警告。
但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:原油、黄金继续攀升,资本正为可能到来的风暴囤积避险筹码。
发布于:四川省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